所謂EGR,全名為“H泵+EGR技術”,它是在國Ⅱ機械泵的基礎上,利用電磁鐵控製機械泵的齒條、出油閥,做成簡易電控噴油泵外加EGR廢氣再處理係統,減少廢氣排放。而電控高壓共軌技術是在高壓油泵、共軌管、壓力傳感器和ECU組成的閉環係統中,將噴射壓力的產生和噴射過程彼此分開術。
EGR與共軌,二者都可達到國Ⅲ排放,而EGR的可怕之處在於,其成本要比共軌少1.5萬元左右,更為可怕的是,其技術隻掌握在中國重汽一家手裏。由此可想而知,當中國重汽的EGR發動機通過國家驗收並上了公告之後,其他廠家是何等心態。
一時之間,中國重汽成為眾矢之的。緊接著,一場實現國Ⅲ的技術路線之爭也開始在業內展開,他們自動地分成了“共軌”和“EGR”兩派展開了對攻,當然更多的矛頭指向了中國重汽的EGR,認為EGR隻是過渡性的谈球体育app下载,不是真正意義上達到國Ⅲ排放標準,是“假國Ⅲ”。而中國重汽手拿國家批文,成竹在胸,“谈球体育app下载的好壞還是由市場說了算。”
果然,當業界還在爭論技術路線時,消費者的選擇已讓中國重汽EGR占了上風,原因似乎是明擺著的,中國的商用車消費市場,當然是價格說了算。
眼看著中國重汽正使用EGR這個獨門絕技左衝右突,四處剿殺著其他重卡企業的市場領地,一些共軌陣營的企業開始動搖,例如華菱早在去年年中就宣布使用中國重汽的EGR發動機,而一直采用共軌技術的玉柴、濰柴後來也開始生產EGR發動機,更多的重卡生產企業也開始紛紛青睞EGR。
不過,無論圍繞EGR的爭論有多激烈,至少EGR的出現,打破了符合國Ⅲ排放要求的發動機被外資企業的電控共軌係統所壟斷的格局。這也是中國重汽推出EGR最為“冠冕堂皇”的理由。
不爭的事實是,處於絕對壟斷地位的博世高壓共軌係統在中國重汽EGR推出不久就已悄悄降價。
不僅如此,國內已經有企業另辟蹊徑,試圖通過電控組合泵技術來達到國Ⅲ排放標準,國內的電控技術也在加快發展之中……
EGR的出現及“流行”,所引發的不僅是技術路線之爭,更需要的是“先進的”與“適合的”、“世界的”與“中國的”並存時如何抉擇的睿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