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標國IV四要素
柴油汽車排放汙染物的產生原因各異,CO、HC、PM主要是因為燃燒不充分導致,NOx是因為氣缸燃燒溫度過高導致,因此,簡而言之,達標國IV有四個要素:一是提高發動機燃燒效率(高壓共軌),二是提高氧氣利用率(增壓中冷),三是減少廢棄氮氧化合物含量(EGR係統),四是有針對性的降低有害氣、固體排放(DOC+POC或者SCR)。
一、高壓共軌技術讓燃燒更充分,提高燃油利用率。高壓共軌是將噴油泵和共軌係統連接,保證共軌管道及其連接的噴油嘴保持穩定高壓(約1600帕),燃油電控係統單獨控製噴油嘴開啟和關閉,確保在最正確時間點四個噴油嘴提供完全相同的油壓,以及精確的噴油量,極大提高發動機的工作效率。
圖1,高壓共軌示意圖
圖2,電子控製單元ECU(國III/IV必配)
二、增壓中冷技術改善燃燒的另一要素——氧氣的利用率,增大進氣量,有助於減少廢氣排放和提高燃油經濟性。增壓中冷(又稱中冷增壓)是由增壓器和中冷係統組成。通過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衝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,渦輪有帶動同軸的葉輪,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送來的空氣,使之增壓進入氣缸。當發動機轉速增快,廢氣加速排出,帶動渦輪轉速增快,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,形成同步協調作用,最終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。
而中間冷卻(中冷)技術則是通過冷卻空氣溫度達到增大進氣密度的目的,增壓空氣溫度每下降10攝氏度,柴油機功率提高3%-5%,還能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合物(NOX)。
圖3,增壓中冷示意圖(國II/III/IV必配)
三、EGR係統減少廢氣氮氧化合物含量。廢氣再循環係統即EGR,是將柴油機產生的廢氣的極少部分再送回氣缸。再循環廢氣由於具有惰性將會延緩燃燒過程,因為氮氣和氧氣隻有在高溫高壓下才能產生,也就是說燃燒速度將會放慢從而導致燃燒室中的壓力形成過程放慢,降低了氮氧化合物的產生。
四、DOC+POC後處理可以減少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(NOX)含量,並吸收大部分顆粒物,在排氣前對尾氣進行最後一次淨化。DOC(柴油機氧化催化轉換器)促使尾氣中的CO(一氧化碳)、HC+NOx(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)氧化,形成二氧化碳、NO2和水。而POC(顆粒氧化催化轉換器)可以捕捉尾氣中的顆粒物,也就是PM——我們常說的某地PM2.5爆表、霧霾嚴重罪魁禍首就是它。
還有一種SCR係統(主要原料為尿素)也能實現處理尾氣的功能,但其成本高,需要定期更換尿素,所需的安裝空間也比較大,所以其主要使用在中、重型卡車上,對於輕型卡車則不太適合。而且SCR技術的應用還需要國家建立完善的尿素供應體係,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事情。相對而言,DOC+POC後處理係統隻需廠家一次性安裝,輕巧便捷,使用成本低,更適合輕型卡車。